作为一种看似不起眼的细菌,却与人类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984年澳大利亚学者BarryJ. Marshall 和J. Robin Warren从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成功分离以来,Hp就逐渐受到大众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1]。
幽门螺杆菌不仅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那么这种细菌是如何感染我们的呢?感染后会引起哪些危害?真的会致癌吗?
Part 1:认识病原体
Hp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菌体呈多形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S形、螺旋形、弧形、逗点状等形态。若培养时间过长或培养条件改变,菌体可呈球状,即球形变,通常表明细菌处于休眠状态,在适宜环境中可转化为繁殖体。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呈螺旋形弯曲,末端钝圆并具有单极多鞭毛,使其具有较强的动力。Hp的螺旋形态加上鞭毛结构,增加了其穿透胃黏液层的能力,有助于在胃部环境中定植及生存。
Part 2:传播路径
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其感染率在各国家、地区不尽相同,与人口密集度、经济水平、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密切关联,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Hp的全球总体感染率为43.9%[2],我国的总体感染率为42.8%[3]。如此广泛的感染,它是怎么传播的呢?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但现有证据表明人际传播和环境污染是两大关键途径[4]。人际传播又分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大多数研究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人际接触或家庭成员接触共同的感染源,但家庭内外的传播模式有差异显著。
发达国家(低感染率):感染母亲是儿童的主要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高感染率):兄弟姐妹、家庭外接触更关键。
水平传播:涉及与家庭外人员的接触或环境污染,人际传播可通过三种途径发生。
胃-口传播:婴幼儿早期感染中,胃酸缺乏的黏液呕吐物可能是传播的载体。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胃液,尤其是在儿童时期,且与卫生条件差有关。
口-口传播:唾液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可能来源,因为胃微生物群在反流或呕吐后可以到达并定植在口腔中。口-口传播尤其涉及母婴传播:母亲的口腔分泌物可能被幽门螺杆菌污染,并直接传播给婴儿。但口-口传播至少在成年人中不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
粪-口传播:有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DNA经常在人类粪便中被检测到。
Part 3:感染危害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首要致病原,也是食管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重要始动因子。那Hp是如何摧毁胃黏膜,导致发炎甚至发展为癌症的呢?
Part 4:检测与治疗
(1)实验室检测:Hp检测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检测目的进行选择。
(2)治疗方案:经典四联疗法升级版
根据《2022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中强烈推荐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Hp根除的首次或补救治疗[5]。
组合公式 = 质子泵抑制剂(PPI) + 铋剂 + 2种敏感抗生素
抗生素选择(根据耐药率调整),疗程:14天,确保足够根除率。
阿莫西林(无过敏史者首选)+ 克拉霉素(低耐药地区)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高地区)
阿莫西林+ 四环素/呋喃唑酮(替代选择)
非铋剂四联疗法(含伏诺拉生方案):适用于铋剂不耐受患者,PPI替换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如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高耐药地区替代方案:含四环素或呋喃唑酮的方案,或联合铋剂+大剂量双联疗法(如阿莫西林+PPI,每日多次给药)。
Part 5: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Hp感染风险、守护胃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卫生
1、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片、生蚝、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都可能携带Hp。
2、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在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餐具在菜肴中频繁接触,会使Hp在人群间传播。
3、确保饮用水安全:受污染的水源是Hp传播的重要媒介。
个人卫生
1、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可有效去除手部细菌,避免病从口入。
2、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是Hp的 “第二根据地”,不注意口腔卫生,细菌就会在口腔内滋生繁殖。
家庭防护
1、餐具定期消毒:家中有Hp感染者时,餐具上会残留细菌,若不消毒,很容易造成家庭成员间的交叉感染。2、避免亲密接触:Hp可通过唾液传播,所以要避免与感染者进行深度接吻等亲密接触行为。对于家长来说,不要口对口喂孩子食物,也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Hp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对于有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的人群,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提高体检意识。
Part 6:小结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感染率高达42.8%。它不仅引发胃炎、溃疡,还与胃癌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Hp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如呼气试验、胃镜、培养药敏),并推荐铋剂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预防上,强调分餐制、口腔清洁和家庭筛查。早发现、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若您有胃部不适或家族史,建议及时就医检测,尤其是耐药患者可优先选择Hp培养+药敏精准治疗。
Part 7:特色介绍与检测指引检验科微生物室已开展『幽门螺杆菌培养及鉴定』这一特色检测项目。
相较于常见的13碳尿素呼气试验等检测方法,Hp培养能够直接获取Hp菌株,是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培养出的菌株,可进一步开展药敏试验,精准判断菌株对各类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Hp感染的治疗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迁延不愈的感染者。『幽门螺杆菌培养及鉴定』检测指引:使用专用采集管采集胃粘膜1小时内送检(通常在胃镜下采样),培养法,5-7天发放报告(阴性5天发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