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制剂,作为近年来对风湿性疾病的新兴治疗段,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为患者的疾病缓解和控制,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
生物制剂抗风湿药
生物性抗风湿药物是复杂的分子,通常由不同类型的IgG免疫球蛋白组成,如完整的IgG、抗原结合Fab片段或IgG的Fc部分与受体阻断蛋白结合,所有这些都与靶分子结合以中和其效应。这些药物用于传统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不能达到理想控制程度的患者。
生物制剂抗风湿药妊娠期的胎盘途径
母体IgG通过胎盘主动转运进入胎儿循环,母体IgG与合体滋养细胞表达的新生儿Fc受体结合,形成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的IgG FcRn复合物,这种胎盘转运从妊娠第16周开始加速。
具有单克隆抗体结构的生物制剂与天然IgG具有相似的特征。在妊娠早期胎儿滋养细胞不表达促进单克隆抗体主动转运的Fc受体,所以单克隆抗体或包含IgG Fc融合蛋白结构的生物制剂不太可能在妊娠早期内通过胎盘屏障。
根据胎盘转运药物的情况,目前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和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给予了妊娠期如何停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建议,以确保分娩时婴儿体内药物水平达到最低或者检测不到的水平。若为了维持对疾病活动的控制,需在整个妊娠期持续使用,所有文件一致同意,则在婴儿6-7月龄前避免接种活疫苗,灭活疫苗可以按照常规方式接种。
生物制剂抗风湿药妊娠期应用进展
(1)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塞托利珠单抗)
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和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共识支持在妊娠期间使用各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相关研究对比了1390例由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使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1173例没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使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和3051例普通人群妊娠,研究发现,他们的结局与未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患者相当,尽管与普通人群妊娠相比,接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患者早产、自然流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更高,但认为这些风险可能与产妇本身的基础疾病相关性更强,而不是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相关。另外,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暴露的妊娠中未发现先天性异常风险增加。
(2)B细胞清除疗法(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
涵盖妊娠前、妊娠期间及产后使用的患者,贝利木单抗6项研究,暴露于贝利木单抗妊娠病例的妊娠结局报道,61例活产、26例自然流产、3例死产和10例选择性终止妊娠,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不良妊娠结局是否与暴露其他用药是否有关,因这些用药情况没有报道。利妥昔单抗45项研究,暴露于利妥昔单抗的妊娠结局报道,73例活产、4例流产、2例死产、3例选择性终止妊娠,无先天性异常报道。